2024-09-09 10:13 点击次数:87
这首仙气飘飘的词,
关于月亮,关于梦境,关于登天……
出自辛弃疾的手笔——
水调歌头
宋·辛弃疾
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、东坡事见寄,过相褒借,且有秋水之约。八月十四日,余卧病博山寺中,因用韵为谢,兼寄吴子似。
我志在寥廓,畴[chóu]昔梦登天。
摩挲[suō]素月,人世俯仰已千年。
有客骖鸾[cān luán]并凤,
云遇青山赤壁,相约上高寒。
酌酒援北斗,我亦虱其间。
少歌曰:“神甚放,形如眠。
鸿鹄[hóng hú]一再高举,天地睹方圆。”
欲重歌兮梦觉,推枕惘然独念,
人事底亏全?
有美人可语,秋水隔婵娟。
事情还得从一个叫赵蕃的人说起。
赵蕃,字昌父,中年以后绝意仕途,在玉山章泉归隐。玉山西南百余里境内,是辛弃疾隐居的地方。赵蕃与辛弃疾年纪相仿,经历相似,又都是“清高绝俗”之人,因而交游频繁,不乏诗词唱和。
某年的七月十五(“望日”)中元之夜,赵昌父突发诗兴,因用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之韵,填了一首词,内容是关于太白、东坡饮酒邀月,梦游月宫之事;最后还把好友辛弃疾硬夸了“十分钟”,并定下中秋泛舟之约。
转眼,中秋临近,想到“秋水之约”和欠下的“诗债”,辛弃疾也来了兴致,便依韵填了这首《水调歌头·我志在寥阔》作答,并顺带把此词寄给了吴子似(吴绍古,铅山县尉)。
中秋嘛,自然离不了月亮、梦天等元素,何况赵昌父的原词就与此题有关。所以,辛弃疾一开口就是“我志在寥廓,畴昔梦登天”,意思是:我志在辽阔无际的宇宙,从前就做梦登上了天宫。这两句化用了屈原《九章》“昔余梦登天兮,魂中道而无航”句意,重在表现其高远的志向、广阔的胸襟。
接着“摩挲素月,人世俯仰已千年”二句,写登天后玩赏明月之事。“摩挲”,用手抚摩之意,这里指玩味欣赏。他沉浸在美好的幻境中,才不过俯仰之间,却发现人世已过了千年。还没来得及感喟,他就看到更加奇幻的一幕:“有客骖鸾并凤,云遇青山赤壁,相约上高寒。”赵昌父正驾驭着鸾凤云游呢,还在彩云间遇到了李白和苏轼,他们相约飞升到更高的苍穹中去。当然,“我”辛弃疾也有幸忝列其中,跟“三贤”一起拿北斗勺舀酒畅饮——“酌酒援北斗,我亦虱其间”。以“虱”为喻,是自谦之辞,也是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”的慨叹。
古语云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故嗟叹之,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……”所以,过片开始写咏歌。
“神甚放,形如眠。鸿鹄一再高举,天地睹方圆。”这是辛弃疾的心曲,是他闲居生活中积极用世的自白。“神甚放,形如眠”这安闲自在的生活,从来不是他想要的,他心中的“鸿鹄”之志,一刻也不曾磨灭。一曲终了,心事依旧难解,就在他准备再歌时,梦醒了。梦里他可以“摩挲素月”,可以与先贤“酌酒援北斗”,可以高举鸿鹄,睹天地方圆,尽情地挥洒豪情壮志,可一旦坠入现实,他能做的只有“推枕惘然独念、人事底亏全”而已。
“惘然”,失意彷徨,不知所措的样子,这是对现实的无声抗议。“人事底亏全”的质问,写尽报国无门的悲愤。
最后二句“有美人可语,秋水隔婵娟”,化用杜甫《寄韩谏议》“美人娟娟隔秋水”之意,一方面表达了对好友吴子似的思念,另一方面则寄寓了渴望用世的政治情怀。
全词充满了瑰丽丰富的想象,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。现代词学家吴则虞评曰:“稼轩此等词有意学步眉山,不粘不脱,别有机杼。”辛弃疾有意学习苏轼填词,你觉得像不?
编辑:景晨